热门资讯

进一步做好入(出)腾冲人员疫情管控的通告

发布时间:2023-05-28 05:31:03

内容来源:互联网

关键词汇:腾冲疫情防控政策,腾冲隔离政策,腾冲核酸检测政策,进一步做好入(出)腾冲人员疫情管控的通告

内容简介

腾冲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入(出)腾人员疫情管控的通告一、入腾管控政策(一)对从腾冲口岸(通道)入境回流人员进行严格闭环管理,入境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21天,解除隔离后,居家健康监测7天(期间第1天、第7天开展2次核酸检测,下

腾冲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入(出)腾人员疫情管控的通告

一、入腾管控政策

(一)对从腾冲口岸(通道)入境回流人员进行严格闭环管理,入境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21天,解除隔离后,居家健康监测7天(期间第1天、第7天开展2次核酸检测,下同);从其他口岸(通道)入境解除集中隔离来(返)腾人员,需提前向属地村(社区)报备,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、解除集中医学观察证明入腾,抵腾时不满21天的,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满21天(时间以入境之日开始计算),解除隔离后,居家健康监测7天。隔离费用和核酸检测费用自理。

(二)在外地确诊的新冠病例、无症状感染者经治疗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解除隔离来(返)腾人员,需提前向属地村(社区)报备,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、解除集中医学观察证明入腾,抵腾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(时间以解除隔离之日开始计算)。隔离费用和核酸检测费用自理。

(三)密切接触者、次密切接触者施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(时间以密切接触者最后接触之日开始计算),解除隔离后,居家健康监测7天。

(四)近14天有国内疫情高风险县(市、区、旗)旅居史或云南健康码红码来(返)腾人员,需提前向属地村(社区)报备,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腾,抵腾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(时间以离开当地之日开始计算)。隔离费用和核酸检测费用自理。

(五)近14天有国内疫情中风险县(市、区、旗)旅居史或云南健康码黄码来(返)腾人员,需提前向属地村(社区)报备,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腾,抵腾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(时间以离开当地之日开始计算),解除隔离后,居家健康监测7天。隔离费用和核酸检测费用自理。

(六)近14天有上海、吉林等重点涉疫地区旅居史来(返)腾人员,需提前向属地村(社区)报备,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腾,抵腾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,解除隔离后,居家健康监测7天。隔离费用和核酸检测费用自理。

(七)近14天有本土病例但未划定风险等级的边境县(市、区、旗)旅居史来(返)腾人员,需提前向属地村(社区)报备,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腾,抵腾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(时间以离开当地之日开始计算)。隔离费用和核酸检测费用自理。若在离开地已经隔离7天以上,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即离开隔离地,且未在其它风险地区停留的,抵腾后,居家健康监测7天。

(八)对近14天内来自(途经)省外出现本土病例但未划定风险等级的非边境县(市、区、旗)或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带“*”的来(返)腾人员,需提前向属地村(社区)报备,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腾,抵腾后居家健康监测7天(期间第1天、第3天、第7天开展3次核酸检测,费用自理)。

(九)对近14天内来自(途经)省内出现本土病例但未划定风险等级的非边境县(市、区)或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带“*”号的来(返)腾人员,需提前向属地村(社区)报备,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腾,入腾后24小时内完成1次核酸检测,检测结果为阴性正常通行,费用自理。

(十)国内疫情低风险地区来(返)腾人员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腾,未持的抵腾后到指定地点进行1次核酸检测,费用自理。

二、离腾管控政策

非必要不离腾,确需离开的,腾冲籍人员到所在村(社区)或单位申报,严格审核后出具通行证明,凭通行证明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离腾;非腾冲籍人员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,各健康检测点登记后离腾。

三、出入边境乡镇管控政策

非必要不进入猴桥镇、滇滩镇、明光镇3个边境乡镇。猴桥镇猴桥社区、轮马社区、胆扎社区,滇滩镇联族社区,明光镇麻栎社区、自治社区6个抵边社区实行封闭管理,人员非必要不进不出。确需进出的向属地乡镇疫情指挥部申报,同意后持属地乡镇开具通行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入。

四、从严排查入腾人员

各健康检测点、交通卡点、机场、客运站、宾馆酒店、商场超市、农贸市场、景区景点、接待单位、各十户联防网格组等要严格落实“云南健康码”和“通信大数据行程卡”扫码验码工作,对健康码红黄码、有上海和(或)吉林等重点涉疫地区旅居史人员,迅速向属地乡镇(街道)报告。

五、抓实常态化防控措施

坚持人、物、环境同防,做好重点人员定期核酸检测,强化重点场所和进口冷链食品监管,加强医院、药店、诊所等多渠道监测,完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。强化公共场所常态化措施,引导市民形成“少聚集、勤洗手、戴口罩、公筷制”等良好卫生习惯,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。